6月29日郑万高铁重庆段铺轨顺利完成计划年底通车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被称之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重庆要建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以及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就离不开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重庆铁路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短板”,难以实现中央赋予的职责。简单来说表现为:“米”字型出渝高铁大通道进展缓慢、以货运为主的普通干线铁路建设亟待提速、大部分市域铁路项目还处于前期阶段。关于这些,我们在《重庆的铁路优势如何夯实?》一文中,有过详细的阐述。
日前,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到,到2025年双城经济圈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 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普速干线铁路建设为重点,推动沿江、陆海等对外运输通道加速形成。这其中涉及到重庆相关的项目数量还不少,包括推进渝昆、渝万、成达万高铁及渝合、璧铜等市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渝西、渝宜、成渝中线高铁,研究论证渝贵高铁、广(安)涪(陵)柳(州)铁路、重庆至自贡至雅安城际铁路、重庆都市圈环线市域铁路。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至雅安的渝雅铁路还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这对于重庆加快构建经雅安连接川藏铁路直达涉藏地区的铁路战略大通道,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发展规划》为补齐重庆铁路建设的“短板”,使其加快建成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重要支撑。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发展规划》也有一些值得改进和完善之处,认识到这些,有助于重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一、渝贵高铁争取早日开工
在重庆东南西北四向开放通道体系中,连接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南亚的南向通道,即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我们在《重庆构建东西南北四向开放通道,建设全球国际货物转运中心》一文中提到,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升温的带动下,两地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辐射整个东南亚的供应链体系,未来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进,尤其是中印关系的改善,这个供应链体系有望拓展到南亚地区。而陆海新通道对于深化中国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及南亚经贸关系,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为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继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后,今年5月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期间印尼、越南、老挝,以及中国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还联合发布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重庆)倡议,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不仅如此,由中国、新加坡两国共同编制的《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规划》实施在即,这将为陆海新通道在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下,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重要的指引。
估计有人会问,陆海新通道建设与渝贵高铁有联系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我们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要建设三条主通道,其中就包括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这条中线通道。目前,中线通道沿线的川黔铁路、黔桂铁路等西南铁路大动脉多为单线铁路,且由于修建年代较早,技术标准低、行车速度慢、运能小,虽经多次改造,仍无法满足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快速发展的需求,一如三峡船闸拥堵之于长江上游航运的影响。
渝贵高铁线路走向图(以官方公布为准)
在上述铁路改造空间有限的背景下,重庆及沿线省份只有推动新建复线铁路,才能有效缓解中通道货物运输的压力。比如,《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就提出研究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而对于川黔铁路来说,客货两用的渝贵铁路,可以视为是其复线。不过,渝贵铁路要想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运输线路,承担原有川黔铁路的大部分货运职责,就必须通过建设渝贵高铁释放出货运能力。提醒大家的是,随着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进程的加速带来的是渝贵高铁建设迫切程度的增加。
有鉴于渝贵高铁的重要性,近年来,重庆和贵州积极地推动其前期工作。2018年重庆启动了高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构建与成都、贵阳、昆明、武汉、西安、兰州、长沙、郑州八个方向的高铁,并提出“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建成”这一目标。2019年9月,重庆市与遵义市签署协议,共同争取渝贵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2020年4月举行的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年度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2022年重庆努力实现“米字型”高铁网项目全开工,2027年全部建成
然而,渝贵高铁前期进度远不如想象那么顺利,6月初媒体报道,预可行性研究才通过内部评审,距离项目批复还有很多流程要走。就在日前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再次明确,研究论证渝贵高铁。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渝贵高铁开工的希望几乎为零。如果我们按照项目工期5年来算的话,渝贵高铁投入运营的时间最快也得2031年。如此一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经贵阳至北部湾这条主通道在未来10年内的通行压力不仅得不到缓解,而且还会持续加剧。基于此我们建议,国家应该加快渝贵高铁前期工作,尽早开工。
二、加快布局普通干线铁路
6月25日,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开工的第一个铁路项目。隆黄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北起成渝铁路隆昌站,南至在建叙毕(节)铁路叙永北站,线路全长138.6km,按照时速120公里标准建设,计划2025年完工。届时,隆黄铁路将与成渝铁路、贵昆铁路及规划中的黄(桶)百(色)铁路建成后,将形成成渝地区出海路径最短和最便捷的运输通道,对于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力打通堵点,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类似隆黄铁路扩能改造项目这样的普速干线铁路,在《发展规划》里体现的太少,点名到的项目只有8个。这其中属于开工范畴的3个,除了隆黄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外,还有黄桶至百色的黄百铁路、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改造。在建的有一个即隆黄铁路叙毕段。而与重庆直接想关的普速干线铁路项目只有两个,分别是广(安)涪(陵)柳(州)铁路和广(元)达(州)万(州)铁路扩能改造,且均处于规划研究阶段。如此一来,“十四五”时期,重庆很可能不会开工一条普速干线铁路。
可能有人会说,高铁时代,重庆应该加快完善“米字型”高铁网,高效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中游、陕西关中、云南滇中等城市群,并实现成渝双核一小时直达,不必把过多精力放在普速铁路建设上。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知道,高铁与普速铁路定位分工不同,不存在谁更优。高铁包括城际铁路,主要以客运为主,使国内主要城市群间及城市群内部的人流、物流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促进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大力发展高铁,还可以释放出原有普通铁路的货运能力,最终实现“客货分离”。需要注意的是,今年4月,为了扭转地方高铁建设过热的现象,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对高铁规划建设给予规范。
而普通铁路主要承担大宗货物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具有运送量大、速度较快、成本较低等特点。不仅如此,普通铁路通过与水运、公路、航空交通工具衔接,大力发展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既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又是拓展开放通道,促进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联动的重要前提。比如,大家熟悉的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满俄国际班列、渝甬沿江铁海联运班列等就是建立在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基础之上。
作为志在打造亚欧国际货物转运中心的重庆,近些年来高度重视普通铁路建设,提出推进普通铁路成环成网,建设“三主五辅”对外货运铁路通道,“十四五”规划布局了多条普通铁路。其中,黔(江)恩(施)遵(义)昭(通)铁路、安(康)张(家界)铁路、枢纽西环线、铁路二环线、长(寿)垫(江)梁(平)铁路、达(开)万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及时开工,同时研究论证广涪柳铁路、广垫忠黔铁路、梁忠石货运铁路、沿江货运铁路、团结村—铜梁—成都货运铁路、达(州)开(州)巫(溪)襄(阳)铁路、万州—开州—安康货运铁路、汉中—南充—潼南—铜梁—大足—荣昌—泸州铁路等项目。
上述铁路,既有服务于长江经济带项目,又有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项目,还有衔接中欧班列(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项目,以及提升重庆国际物流枢纽能级的项目。站在全局的角度看,这些项目又是重庆建设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重要抓手。不过,让人遗憾的是,重庆“十四五”规划布局的多条普通铁路,只有两个项目纳入《发展规划》,显然不利于其服务国家战略。我们建议,国家应该在普通铁路建设方面给予重庆更大的支持,争取“十四五”多布局一些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的普通铁路项目。
三、加快市域铁路规划建设
市域铁路也叫市郊铁路、都市快轨、市域快线,相比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辐射广、成本低等优势;相比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具有“公交化”、站距短、消费低等优势。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市域铁路是承载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与城镇体系布局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
自去年5月重庆启动建设主城都市区以来,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紧密联系周边的“1小时通勤圈”便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为此,今年5月出台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版)提出,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总里程约6100公里。当然,这里所指的轨道交通包括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并形成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接一体高效的交通体系。而根据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重庆主城都市区构建“1小时通勤圈”关键在于发达的市域铁路网。
璧铜线线路示意图
我们从重庆“十四五”规划来看,重庆也认识到市域铁路的重要性,除了已经开工的渝合线、江跳线、璧铜线外,还规划研究永川(荣昌)、涪陵(长寿)、南川、潼南、大足、綦江—万盛、合川等至中心城区城轨快线。此外,川渝高竹新区“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清单显示,渝北将修建高竹新区的市域铁路。这个不难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便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
尽管如此,我们也注意到,《发展规划》涉及到有关重庆市域铁路项目其实不多,除了规划研究重庆都市圈环线外,其余项目都是重庆在建的项目。储备项目的不足,对重庆建成“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相比之下,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显示,到2025年长三角将规划建设30条市域铁路,其中上海都市圈就占据了9条。
Copyright © 西部领雾国际会展(重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